06、MyBatis的缓存

1、MyBatis的一级缓存

一级缓存是SqlSession级别的,通过同一个SqlSession查询的数据会被缓存,下次查询相同的数据,就 会从缓存中直接获取,不会从数据库重新访问

使一级缓存失效的四种情况:

  1. 不同的SqlSession对应不同的一级缓存
  2. 同一个SqlSession但是查询条件不同
  3. 同一个SqlSession两次查询期间执行了任何一次增删改操作
  4. 同一个SqlSession两次查询期间手动清空了缓存

2、MyBatis的二级缓存

二级缓存是SqlSessionFactory级别,通过同一个SqlSessionFactory创建的SqlSession查询的结果会被缓存;此后若再次执行相同的查询语句,结果就会从缓存中获取

二级缓存开启的条件:

a>在核心配置文件中,设置全局配置属性cacheEnabled=”true”,默认为true,不需要设置

b>在映射文件中设置标签

c>二级缓存必须在SqlSession关闭或提交之后有效

d>查询的数据所转换的实体类类型必须实现序列化的接口 使二级缓存失效的情况: 两次查询之间执行了任意的增删改,会使一级和二级缓存同时失效

3、二级缓存的相关配置

在mapper配置文件中添加的cache标签可以设置一些属性:

  • eviction属性:缓存回收策略

    LRU(Least Recently Used) – 最近最少使用的:移除最长时间不被使用的对象。

    FIFO(First in First out) – 先进先出:按对象进入缓存的顺序来移除它们。

    SOFT – 软引用:移除基于垃圾回收器状态和软引用规则的对象。

    WEAK – 弱引用:更积极地移除基于垃圾收集器状态和弱引用规则的对象。

    默认的是 LRU。

  • flushInterval属性:刷新间隔,单位毫秒

    默认情况是不设置,也就是没有刷新间隔,缓存仅仅调用语句时刷新

  • size属性:引用数目,正整数

    代表缓存最多可以存储多少个对象,太大容易导致内存溢出

  • readOnly属性:只读,true/false

    true:只读缓存;会给所有调用者返回缓存对象的相同实例。因此这些对象不能被修改。这提供了 很重要的性能优势。

    false:读写缓存;会返回缓存对象的拷贝(通过序列化)。这会慢一些,但是安全,因此默认是 false。

4、MyBatis缓存查询的顺序

  • 先查询二级缓存,因为二级缓存中可能会有其他程序已经查出来的数据,可以拿来直接使用。
  • 如果二级缓存没有命中,再查询一级缓存
  • 如果一级缓存也没有命中,则查询数据库
  • SqlSession关闭之后,一级缓存中的数据会写入二级缓存

5、整合第三方缓存EHCache

a>添加依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Mybatis EHCache整合包 --> 
<dependency>
<groupId>org.mybatis.caches</groupId>
<artifactId>mybatis-ehcache</artifactId>
<version>1.2.1</version>
</dependency>
<!-- slf4j日志门面的一个具体实现 -->
<dependency>
<groupId>ch.qos.logback</groupId>
<artifactId>logback-classic</artifactId>
<version>1.2.3</version>
</dependency>

b>各jar包功能

jar包名称 作用
mybatis-ehcache Mybatis和EHCache的整合包
ehcache EHCache核心包
slf4j-api SLF4J日志门面包
logback-classic 支持SLF4J门面接口的一个具体实现

c>创建EHCache的配置文件ehcache.x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ehcache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noNamespaceSchemaLocation="../config/ehcache.xsd">
<!-- 磁盘保存路径 -->
<diskStore path="D:\test\ehcache"/>
<defaultCache
maxElementsInMemory="1000"
maxElementsOnDisk="10000000"
eternal="false"
overflowToDisk="true"
timeToIdleSeconds="120"
timeToLiveSeconds="120"
diskExpiryThreadIntervalSeconds="120"
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LRU">
</defaultCache>
</ehcache>

d>设置二级缓存的类型

1
<cache type="org.mybatis.caches.ehcache.EhcacheCache"/>

e>加入logback日志

存在SLF4J时,作为简易日志的log4j将失效,此时我们需要借助SLF4J的具体实现logback来打印日志。

创建logback的配置文件logback.x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onfiguration debug="true"> <!-- 指定日志输出的位置 --> <appender name="STDOUT"
->
class="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
<encoder>
<!-- 日志输出的格式 -->
<!-- 按照顺序分别是:时间、日志级别、线程名称、打印日志的类、日志主体内容、换行 -
<pattern>[%d{HH:mm:ss.SSS}] [%-5level] [%thread] [%logger]
[%msg]%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 设置全局日志级别。日志级别按顺序分别是:DEBUG、INFO、WARN、ERROR --> <!-- 指定任何一个日志级别都只打印当前级别和后面级别的日志。 -->
<root level="DEBUG">
<!-- 指定打印日志的appender,这里通过“STDOUT”引用了前面配置的appender -->
<appender-ref ref="STDOUT" />
</root>
<!-- 根据特殊需求指定局部日志级别 -->
<logger name="com.test.crowd.mapper" level="DEBUG"/>
</configuration>

f>EHCache配置文件说明

属性名 必须 作用
maxElementsInMemory 在内存中缓存的element的最大数目
maxElementsOnDisk 在磁盘上缓存的element的最大数目,若是0表示无 穷大
eternal 设定缓存的elements是否永远不过期。 如果为 true,则缓存的数据始终有效, 如果为false那么还 要根据timeToIdleSeconds、timeToLiveSeconds 判断
overflowToDisk 设定当内存缓存溢出的时候是否将过期的element 缓存到磁盘上
timeToIdleSeconds 当缓存在EhCache中的数据前后两次访问的时间超 过timeToIdleSeconds的属性取值时, 这些数据便 会删除,默认值是0,也就是可闲置时间无穷大
timeToLiveSeconds 缓存element的有效生命期,默认是0.,也就是 element存活时间无穷大
diskSpoolBufferSizeMB DiskStore(磁盘缓存)的缓存区大小。默认是 30MB。每个Cache都应该有自己的一个缓冲区
diskPersistent 在VM重启的时候是否启用磁盘保存EhCache中的数 据,默认是false。
diskExpiryThreadIntervalSeconds 磁盘缓存的清理线程运行间隔,默认是120秒。每 个120s, 相应的线程会进行一次EhCache中数据的 清理工作
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 当内存缓存达到最大,有新的element加入的时 候, 移除缓存中element的策略。 默认是LRU(最 近最少使用),可选的有LFU(最不常使用)和 FIFO(先进先出)